以人为本塑品牌(现代教育导报刊登王兴武校长访谈)-so米体育app下载

 以人为本塑品牌(现代教育导报刊登王兴武校长访谈)-so米体育app下载
导航

医专要闻

当前位置: so米体育app下载 >> 医专要闻 >> 校本部 >> 正文
以人为本塑品牌(现代教育导报刊登王兴武校长访谈)
来源:     时间:2008-09-09     浏览次数:次

以人为本塑品牌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王兴武访谈启示录

《现代教育导报》记者 陶继新

近年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了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招生规模连年攀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0%,用社会口碑改写了地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难、就业难”的历史,塑造了响当当的“山东医专”品牌。

好品牌促进了大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校区占地面积从200多亩扩展到现在的1800亩,在校生数从最初的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4万人,开办专业从最初的四五个发展到现在的20个,固定资产从最初不足2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4亿元。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花园式单位”,校长王兴武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改革创新激活潜在动力

启示一:

“学校的发展在于改革创新,而观念转变是先导,制度改革是动力,教学改革是核心,后勤服务改革是保障。”

——王兴武

“双聘制”冰释了人的传统思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总体原则,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职的基础上,实行了全员工作岗位和专业技术职位“双聘制”。

教师岗位的设置与聘任,按照各专业学生数及现有的总时数满负荷设置,教师岗位和技术职位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行政管理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根据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编制岗位说明书,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着眼发展的原则聘任;后勤服务全部实行了自收自支的社会化管理。该校对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的人员,采用量化打分的方式,完全按分数由高到低一次聘任,该下岗的下岗,该低聘的低聘,该分流的分流。在改革过程中,先后有40多名教职工经历了高职低聘、转岗分流或校内待岗,10余名中层干部被免职或进行岗位流动。

“结构工资制”鼓起了人的干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强化岗位管理、淡化身份管理、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各类学校中率先采取了个人收入与经营目标、效益目标、质量目标、管理目标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等相挂钩的结构工资定酬方式。新的分配制度,合理拉大了各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了以岗定酬。工资收入与聘任挂钩,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新的分配机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事制度管理的集约化,激发和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并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目前,全校有100余人承担、完成了新一轮国家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和全省高职教材的编写,其中近40人担任副主编以上职务。该校还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该校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4篇,主编教材、专著40余部。

课程改革“精品化”,科研工作“普及化”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彻底打破了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将完全不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的课程“取缔”,将基本适应的课程“改良”,将岗位急需的课程“重建”。与此同时,也相应地形成了个人讲义、校本教材、国编教材有机融合的教材体系。课程改革造就了一批精品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开设健康评估、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等多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健康评估和药物化学两门课程被评为“2006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药物化学被推荐参加国家精品课程评选。近两年来科研课题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5项、省教学研究课题多项、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2项。

弹性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启示二:

“人才是高校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关键在于形成一个合理的弹性机制。依靠这个机制引进与培养人才,是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期坚持的方向。”

——王兴武

引进人才,建立“弹性”用人机制

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引进的博士,学校提供三室一厅住房、10万元安家费和1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建立博士工作室,配备了电脑、电话;为硕士提供两室一厅住房、3万元安家费和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配备电脑、电话等。通过这些优惠政策,该校先后吸引了20余名博士、硕士来校工作。仅2007年,就引进博士2人,引进硕士11人,引进本科以上专职辅导员15人。同时,高薪聘请了12名外籍客座教授和3名外籍教师,聘请了68名国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聘用了100余名各大医院、高校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教师来校授课、举办讲座。近两年,累计从社会各界择优选聘了包括外籍老师在内的260余名教师来校任教,有效地利用了国内外教育资源。这是一种“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模式。王兴武将这种弹性用人机制归结为“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外出深造,激活内部人才“潜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比较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派往全国一些知名的高校进行培养,把大部分学科带头人送到国外深造。只要有发展的潜力,只要真正努力,学校就为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一价值导向使得主动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渐形成。于是,该校研究生人数激增,远远高出同类学校。截止到目前,该校已选派30多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或到国内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有20多名教师或管理干部出国进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了整体学历层次,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该校的师资学历大幅提高,其中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拥有高级专业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近40%。

多向交流提升“医专”地位

启示三:

“在一些重点高校频频对外交流的时候,处于相对弱势的专科学校则显得‘门前冷落鞍马稀’。但我们通过多向对外交流,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王兴武

国内合作,探索学校“集团化”发展路子

在国内合作中,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但与大学交流,还与医院等企事业单位融为一体。一方面,该校先后与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湖北长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海南、深圳等有关医疗机构进行了合作办学,学生毕业时,可根据自身情况,直接攻读专科、本科学历或就业。这就为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就业开通了国内通道。另一方面,先后与省立医院、济钢总医院、省肿瘤防治院、省影像所、蓝运公司等多家医院和公司开展了合作或深化了合作内容,特别是与省人口学校签署了托管意向书,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壮大办学实力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对外交流,开辟国际化办学市场

早在1998年,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与日本岛津株式会社合作开办了山东——岛津放射线讲座,日本京都短期医疗技术大学相关教授每年两次来学校讲学。2002年,在“中国山东海外人才交流暨经贸洽谈会”召开期间,该校又与美国注册护士招聘办公室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并于2003年3月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山东——美国注册护士培训中心,招收、培训并输送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赴美国正规医院培训、工作。同时,还与美国肯恩大学达成合作学历嫁接、学分互认的办学意向,可直接输送中专或大专护理专业毕业生赴该校培训、攻读学位、留美或回国就业。同年9月,与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科学院就培养科技人才事宜达成共识,学校每年可以选送一定数量的合格学生到该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可以派遣教师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南澳大学、悉尼教会学校进行访问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可选送一定数额的学生赴澳留学。该校还先后与日本板桥医院集团、国际护士育英会、澳大利亚南岸学院、剑桥学院、塞浦路斯飞利浦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或意向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日本岛津制作所续签了合作协议。通过交流,开阔了医教视野,转变了办学观念,开拓了办学思路,提升了“医专”地位。

需求导向实现就业“零距离”

启示四:

“学校办得好不好,就业才是硬道理。近年来,我校的就业率连年飙升,年年均达90%以上。要说奇迹,这与我们狠抓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分不开。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满足社会需求的导向是关键。”

——王兴武

定向教学,建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集聚、整合国内教育资源,与国内大学、医院、企业开展立体化合作办学。该校已通过多种形式开通了与湖北长江大学等省内外本科院校的合作,拓展了毕业生专升本的升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就业的压力。同时,该校以合作的形式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毕业生可成建制地前往就业。以这种方式,该校已输送200余名优秀学生赴深圳实习就业。

从2006年起,该校进一步调整思路。学校不只是在学术与项目方面与外国合作,还有较为完备的国际化合作教育机制。这为许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出国深造搭建了平台。2007年,便有80多位学生到英国、澳大利亚、塞浦路斯等国家升学或就业。2008年5月,又有10名护理系学生到日本各大医院就业。预计全年将达到100名,其中50%以上的人来自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学校采取帮扶、奖励的措施使他们出得去、稳得住、学得好,帮助这些优秀学生完成到国外深造的夙愿。

开辟供需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当好“媒人”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立足本省、放眼全国就业市场,建立毕业生供求信息网,为用人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系网点,已输送大批毕业生到外地实习和就业。在此基础上,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全方位、多层面地搜集并向毕业生提供用人信息。同时,对毕业生就业提供跟踪服务。学校已连续7年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使“培养者”与“使用者”零距离接触。此举密切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构建了稳固的学生就业平台。2008年,来自全国16个省、市及解放军的200余个单位在该校“设点摆摊”,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争相选聘“意中人”。

健全就业机构,使毕业生就业“心中有数”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抽调精干力量,独立设置了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全方位、多层面地搜集并向学生提供用人信息,有效地促进“出口”畅通。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制订学校的就业指导方案,从学生入学直到毕业,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就业指导。指导方案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做好从业前的各项准备,为择业、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设立培训基地,为毕业生就业“练好内功”

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估批准,先后有10个职业工种在该校设立了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在此基础上,经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学校又设立了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培训基地。两大基地为毕业生就业和顺利适应工作岗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现在,国家卫生部各大直属医院均有该校的毕业生;省内县级以上医院的药剂、检验、放射、护理等科室的科主任和技术骨干中有不少人是该校的毕业生;该校连续14年承担国家教育援藏项目,西藏自治区各级医疗机构中有200余名业务骨干是该校的毕业生。

采访手记:探究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品牌、快速发展的奥秘——以人为本是核心,“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根本,以后勤服务改革为保障”的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以学生为本位,“做人有品德,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能力”的培养人才的准确目标定位;“办学模式与国际接轨,医学技术专业门类齐全,培养目标适销对路,内部管理规范高效,办学环境和谐优雅”的办学特色。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2008年8月4日 第662期

  • 临沂校区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聚才六路
    邮编:276000

  • 济南校区
    地址:济南市二环南路5460号
    邮编:250002

网站地图